豐富家校互動形式,提高家庭教育實效
許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困惑,我們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組織家長參加沙龍活動,通過彼此友好的交流,化解心中的郁悶,轉變家教觀念,學習正確的家教方法。如一年級孩子依賴性強,以《自己的事自己做》為主題,讓家長明白要培養孩子哪些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到了二年級怎樣培養孩子愛看課外書的習慣,家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年級家長沙龍圍繞“家長如何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這個主題,讓家長相互交流學習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升入三年級,學習方面的要求高了,有的孩子出現了作業拖拉的毛病,家長、老師很煩惱,我們圍繞“如何改掉孩子的拖延”主題進行交流。四年級小學生在平時學習、做作業、考試時,因為粗心出現漏題、錯題現象,一些原本會做的題目因粗心而做錯。通過“怎樣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沙龍活動,家長知道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早日走出粗心的陰影,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五、暢通交流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1.借助多種渠道,做好接待工作。
學校歡迎家長來電、來人及來訪。每個月的1日定為家長接待日,可以給學校工作提意見建議,可以探討如何教育孩子,還可以為個別特殊家長做心理咨詢。此外,學校還開設校長信箱、郵箱,更及時、更全面地與家長交換意見。
2.印發告家長書,做好推薦工作。
通過印發告家長書,告知家長配合學校做些什么工作。如向家長提出“春天陪孩子走進大自然”、“孩子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做”、“親子共讀推薦書單”、“爸爸,你能與我一起運動嗎”等要求,向家長提出倡議、要求,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行動起來。
3.利用現代媒體,做好宣傳教育。
家教指導中心能充分利用新媒體,如家校路路通、學校網站、QQ群、微信、回家作業盒子等載體,拓展宣傳渠道和方式,宣傳教育理念,對家長們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予以悉心幫助,對那些希望可以更多了解家庭教育的家長給予更詳細介紹。如學校推行“快樂的星期四”賞識教育活動,要求班主任每周四把班里孩子取得的進步,發短信告知家長,表揚、鼓勵孩子不斷進步。學校微信公眾號每周五推送一組文章,有校園新聞報道,有家教文章推送,有法律法規解讀等,深受家長歡迎。特別是2015年嘗試英語網上作業,學生回家做作業的興趣、正確率顯著提高。
4.認真組織活動,做好家訪工作。
每學期組織三次家訪活動,每個班里總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孩子,通過登門家訪了解到孩子們出現狀況往往跟家庭有關系,只有認識到這些,才能更同情、更有效地幫助、教育孩子。
六、取得成效
1.家長的教子觀念發生變化,家庭育人形式得以豐富。
通過一年來的努力,慢慢改變家長“重智輕德”的觀念。最明顯的變化莫過于家長會中,家長不再緊緊盯住孩子的學習成績,而開始問起孩子的個性發展、學校表現等。如參加各種社團、比賽、社會實踐等,許多家長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學校的棒球隊、足球隊、籃球隊、田徑隊,家長不再說會影響學習而不允許參加;美術、書法、合唱、舞蹈、樂器等社團學生踴躍參加,辦得有聲有色。
2.家長的教子方式得到提高,家庭育人方式得以優化。
家長要認識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從而增強家庭責任感,進一步認識到家庭和諧的重要性。許多五六年級學生家長深有體會地說:孩子已經長大了,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與他們平等、親切交流,不能再用簡單的、粗暴的教育方式。
3.家長的個人素養得到提高,家庭育人效果得以凸顯。
我校家庭教育內容多樣、形式豐富、注重實效。活動中,感受到了家長建立和諧家庭關系、親子關系做的努力;密切了家庭與學校的關系,形成了教育合力;家長了解了學校工作,增強了家長對教師的了解、信任,更積極、主動地支持學校、教師的工作……
七、反思
回顧過去一年,為了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努力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為孩子營造更加和諧、幸福的育人環境,做了許多工作,有特色、有亮點、有喜悅,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缺少引領。
沒有教材,缺少專家引領,家庭教育沒能做到系統化、均衡化、科學化,家庭教育任重道遠。
2.缺少指導。
缺少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師,針對目前學生的心理變化與特點,對家長要開設系列心理輔導培訓,對部分特殊家庭,如單親、貧困家庭的幫助和指導不夠。
3.缺少時間。家庭教育形式有待進一步豐富,時間有待進一步保證,學習型家庭的形成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極其細致艱巨的工程。”為全面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終身發展、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