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學:城區小學勞動教育的價值追問與實踐策略
本文共3452字,閱讀約需6分鐘
李明新,北京小學校長
于萍,北京小學副校長
王燕,北京小學德育主任
在北京小學的校園中,常常會看到許多學生和老師在一起勞動的場景……生動的勞動畫面與美麗的校園融為一體,成為最動人的教育風景線。北京小學是一所城區寄宿制學校,與共和國同齡,與首都同名。學校一直踐行“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律、健康自強”的“四自”寄宿教育宗旨,因此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天然攜帶著勞動的基因,有著光榮的勞動教育史。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校如何引導師生正確認識勞動和勞動教育的價值,如何基于城區學生特點開展真正的勞動教育,是我們需要回答的新問題。
一
當下的城區學生真的不愛勞動嗎?
北京小學地處北京市中心城區,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具有鮮明的“城區”特點,學生生活條件普遍較好。我們在開展“城區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研究”之初,通過調研了解學生的勞動教育現狀。我們發現,在意識層面,學生的勞動意識不強,不喜歡勞動,惰于參加體力勞動,認為“勞動就是又臟又累的體力活,毫無意義”,有些勞動不用自己動手,只要花錢“購買服務”就可以解決問題;在實踐層面,還有的學生不會勞動,因缺乏勞動技能而不愿參與勞動,更難以感受勞動的快樂。
此外,家長和教師的勞動教育觀念也存在偏差,非勞動課程的教師缺乏勞動教育意識。為了深入了解我校學生勞動教育現狀,立足已有的勞動實踐基礎,學校設計了家長調查問卷,由不同年級1306名家長參與了調查。約10%左右的家長認為“參與勞動實踐”不如節省時間來“參與學習”,其中男生家長占比高于女生家長,說明男孩子的家長更不愿讓孩子參加勞動。近15%的家長很少鼓勵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只有約50%的家長總是鼓勵學生完成家務勞動。
但我們也觀察到,很多學生雖然看似不愛勞動、不會勞動,卻喜歡自己動手DIY,和同學一起做值日時依然興高采烈,參加學校“四季課程”到田野里干農活依然很快樂。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孩子們可能并不是真的不喜歡勞動和不會勞動,而是不喜歡大人安排給他們的被動勞動和初級勞動,沒有機會去參與真正的勞動。城區兒童的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并不一定比其他區域的兒童弱,只是我們要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機會、資源和尊重。
二
城區學校應帶給孩子什么樣的勞動教育?
當我們意識到城區學生在勞動中的問題與愿望后,我們開始站在教育的立場重新思考勞動教育的價值、核心和路徑。
其一,城區孩子接受“勞動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深刻認識“勞動”和“勞動教育”的關系,對于開展勞動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育者必須站在教育的立場認識勞動教育,系統思考勞動教育的價值、核心和路徑。“勞動教育是以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學校開展勞動教育若只是滿足于具體勞動知識和技能的習得,缺少對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情感、勞動精神等品質的培養,勞動教育就難以充分發揮其正面育人價值。
我們認為勞動教育要避免簡單化、形式化甚至功利化。勞動教育的行動不是匆忙“勞動”,勞動教育不只是勞動實踐中有,知識教學中也有。勞動教育不只是勞動課程中有,其他學科教學中也有。勞動教育不只是勞動技能和習慣的培養,更有勞動精神、感情、品質的價值觀培養,這一點才是我們最關注和期待的。
其二,城區學校怎樣開展“勞動教育”?
學校開展勞動教育,首先要從立足“五育”關系的視角認識勞動教育價值,特別是立足新時代的育人要求,理性、系統、深入地認識勞動教育實踐的意義。勞動教育的本質在于學生在參與勞動中樹立勞動觀念,增強勞動意識,提升勞動能力,激發勞動熱情,崇尚勞動,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尊重他人的勞動付出,并充分認識勞動的價值。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勞動教育入心的關鍵是體驗勞動快樂,因此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就不能離開勞動價值觀的教育。既要避免“有勞動,無教育”的價值缺失,也要克服“有教育,無勞動”的實踐缺位。
勞動教育不能由學校包攬,我們要立足城區小學生成長現狀,通過拓展適合的勞動教育契機,開展系列性勞動教育活動,協同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構建崇尚勞動的氛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
探索城區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可行路徑
北京小學的校訓是“腳踏實地做事,頂天立地做人”,這是所有北京小學師生的人生準則,也是我們開展勞動教育時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我們腳踏實地做事,腳踏實地勞動,探索城區小學勞動教育的可行路徑。
1.機制先行,明確行動方向
(1) 建章立制,發揮少先隊思想引領作用。我們充分發揮少先隊的思想引領作用,研究制定了《少先隊員勞動教育行動綱要》《少先隊員勞動教育實施方案》《關于加強北京小學少先隊員勞動教育的決議》等制度。明確了少先隊員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各年級開展勞動教育的重點,為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形成了“勞動伴我成長,勞動享受快樂”的勞動行動理念。在少代會上,全體少先隊員鄭重簽署勞動承諾,樹立勞動實踐目標。
(2)強化責任,建立學校勞動崗制度。為了不斷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強化勞動態度,學校建立了勞動崗制度,成為北京小學勞動教育的鮮明特色。例如:在校園里設立讓學生參與勞動體驗、掌握勞動技能、感受勞動樂趣的“春耕園”。學校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區開展的勞動服務,為學生開發適合勞動的教育基地,磨煉意志品質,增強能力,提高本領。
(3)激發潛能,發揮好“學長”示范作用。北京小學是寄宿制學校,“學長”在學生校園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了引導小學長們發揮示范作用,學校結合中、高年級學生特點,制定《北京小學校園公益勞動實施方案》,為少先隊志愿者搭建參與公益勞動崗的平臺。一系列制度的制定,不僅明確了勞動教育的行動方向,而且營造了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
2. 課程為本,豐富勞動教育實踐載體
北京小學勞動教育課程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在各學科教學中融合勞動教育;二是設立專項勞動教育課程,包括勞動教育課、勞動主題教育活動和勞動教育實踐。
(1)學科融合課程,突出全員育人。我們鼓勵各學科教師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勞動教育元素,將勞動教育自然地融入學科教學中,讓學生形成崇尚、尊重、熱愛勞動的價值取向。例如:低年級語文老師通過創編勞動童謠,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童謠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記住勞動方法,便于學生練習勞動技能,在親身參與和實踐感悟中提高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
(2)專項勞動課程,突出素養培育。在專項勞動教育課程中,一二年級以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注重培養勞動意識,讓學生從小認識到人人都要勞動,感知勞動樂趣,珍惜勞動成果;三至六年級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為主要內容,體會勞動光榮,尊重勞動者,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態度。我們將勞動教育活動與主題班隊會整合,組織召開各種主題班隊會,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能力。結合北京小學“四季節日”課程的實施,通過開展多項巧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自理意識,培養勞動習慣。
3. 評價激勵,體驗勞動價值
(1)“勞動清單”培養勞動耐力。我們將日常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體現評價的統一性、育人性。勞動清單以“電池”作為評價載體,學生要通過勞動實踐,讓“電池”儲蓄能量。每完成一次勞動實踐,可以在電池上涂色“蓄電”,每周累計勞動總時長,鼓勵學生堅持參與勞動。勞動清單將勞動成長足跡與過程性評價緊密融合,促進學生在評價激勵中不斷總結、反思、積累,培養堅持勞動的耐力。
(2)“云端互動”激發勞動活力。創新勞動教育評價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寒暑假中,我們為學生搭建了“云”上勞動交流平臺,學生通過與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勞動實踐、收獲,體驗勞動的快樂與價值。同學們或是相互點評,或是寫下鼓勵的話語,溫暖的評價促進學生相互學習,彼此激勵,獲得勞動意識、勞動能力的雙提升,這樣的評價方式深受學生喜愛。
(3)“家庭成長營”鍛煉勞動能力。家長如何認識學生的勞動教育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廣度與深度。我們結合各年級段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形式的評價記錄單,開展“家庭成長營”勞動評價活動。低年級是“點亮能量燈”,高年級則是“勞動統計圖”,以30分鐘為一個單元,記錄每位學生的勞動足跡。鼓勵學生在家中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成長記錄中積累家庭勞動成長力,鼓勵學生主動邀請家中的勞動榜樣對自己進行評價。家長成為了學生勞動教育的指導者、養成者、評價者和促進者。家校協同,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養成勞動習慣,提升勞動能力,弘揚勞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