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失對孩子的影響
家長是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決定者,學生除了家長遺傳的先天性的心理素質外,家庭教育、家庭環境對塑造學生心理品質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身心健康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人格樹立。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缺失對孩子的影響,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缺失對孩子的影響 篇1
1.主體缺失
家庭教育的主體缺失,完整地說是“父親教育行為的缺失“。有一種誤解,認為家庭教育是母親的事,與父親關系不大。實則不然,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那這座“山”的作用有多大呢?中國的諺語里的”知子莫若父“,《三字經》里的“養不教,父之過“等,都是告訴我們,家庭教育中,父親不可缺失。
2.追求缺失
家庭教育的追求缺失,是指家庭教育中“精神追求的不足“。當下,有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更多追求物質的富裕,忽視了精神的富有。對孩子的物質裝備,砸鍋賣鐵也心甘情愿,而對精神文化內涵的充實卻很少過問。學習對孩子來講很重要,但是做人更重要。
3.觀念缺失
家庭教育的觀念缺失,具體反映是“過度教育“和”過度的愛“。有一句口號誤導父母,甚至誤導教育界,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就容易造成”拔苗助長“的情況。
教育也有特殊性,若將特殊性視作普遍性推廣的話,那只會適得其反。天才是極個別的,天才適用的,并不意味著人人都適用。
4.任務缺失
家庭教育的“任務缺失“,主要反映在品德養成“溝通交流“。品德養成,通俗地說就是教孩子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品德養成,極為重要的一環是家長的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家庭中,有比學校教育更多更重要的生活細節,恰恰就是這些生活細節塑造了孩子的個性、人格、文化品位和價值觀。
家庭教育缺失對孩子的影響 篇2
個人教育通常是靠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組成。學校教授你知識,社會教會你秩序,其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最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
它教會我們的是:在認識、了解、適應了社會以后能夠具備健康的生存活力,獨立的生活能力,不屈的精神毅力。這些特質也將跟隨我們一輩子,讓我們受益終生,但家庭教育往往也最容易出問題。
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聽到:母親說孩子爸爸拒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老師說沒見過孩子爸爸;孩子說爸爸你今天可以陪我嗎等等諸如此類的抱怨。
一個家庭有父親、母親、孩子三種角色組成,角色不同承擔的義務也不同,因此每個角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大部分受我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理念的影響,很大一部分父親認為孩子的教育就是母親的責任,少部分受原生家庭教育模式——你看我媽媽就是這樣教育我的,套用上一輩教育模式;
較少部分是因為父親工作在外地,家庭生活較少等幾部分原因導致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性格缺陷。
父親缺位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具體如下:
人際交往方面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親的缺位易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將來容易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因性格內向,膽小,話少,被他人欺負,易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因自卑等負面情緒讓他很敏感,也很難在人際交往中主動交朋友或者維持相對健康的人際關系;
因情緒化很嚴重導致獨來獨往,難于親近或結交新朋友,或是沉迷網絡、游戲,脫離現實人際交往關系圈。
性別認知方面
父親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缺位,容易造成孩子性別認知上的障礙。
男孩子在缺少父親的教育時,容易缺少陽剛之氣以及個人擔當,性格也容易軟弱,抗壓能力低,甚至智商、情商、挫商都有影響,嚴重的可能趨向女性化愛哭、猶豫、嘮叨等;
相反,女孩子因為父親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的缺位一方面易造成早戀,尋找依賴感。另一方面則不相信男性,為以后的婚戀關系埋下隱患,更重要的是父親能給與女孩子自信,沉穩,大氣的性格優勢。
心理健康方面
如果父親本身代表的就是挺拔、堅毅、強大、正直、果斷的形象,那么父親一旦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以后,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則是自卑、自負;懦弱、暴力;
膽小、叛逆等極端心理,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無論是對個人生活、家庭生活還是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持久的、消極的。健康的心理可以獲得成就,而不健康的心理則會產生悲劇或是毀滅。
雖然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但是孩子們也是第一次成長。誰也沒有經驗,誰也沒有魔法加持,所以既為人父,則應有為人父的擔當和責任意識。以上內容只為提醒父親積極參與到孩子教育中來,別讓讓自己后悔,也別讓孩子未來的人生黯然。
【家庭教育缺失對孩子的影響】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影響的測評分析01-18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影響01-20
電視對孩子的影響英語作文06-13
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09-16
父親在家庭教育缺失帶來的問題08-16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作文600字02-17
幼兒園轉學對孩子有沒有影響03-19
音樂對我的影響09-13
韋應物對宋詩的影響08-28
《易經》對醫學的影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