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機制理論
一、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機制理論基本問題的探究
(一)概念
心理防御機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學名詞,即自我對本我的壓抑,這種壓抑是自我的一種全然潛意識的自我防御功能。被壓抑的是自我之外的陌生領域――內心的陌生領域。而何為自我?何為本我?何為防御?是理解此概念的關鍵所在。自我,即人格管理結構中的管理者和執行者,其功能在于抑制本我的非理性沖動。本我,就是人格中最原始的潛意識部分,是人性中最接近自然性或者動物性的狀態。防御,指自我為應對痛苦或無法忍受的觀念和情感而做出的努力。因此,我們可以將“心理防御機制”這一概念概括理解為:在自我發展過程中,用來回避痛苦和不快的方式方法。
(二)發展過程
1894年,弗洛伊德第一次在《防御性神經精神病》中第一次提出了心理防御機制的概念;1926年,弗洛伊德又在《抑制、癥狀與焦慮》一書中進一步提出了自我保護功能假說;1936年,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在系統研究的基礎上擴展了心理防御機制的概念。
起初,弗洛伊德對心理防御機制的闡述多散見于其著作中,這一理論可以被總結為11種不同類型的心理防御機制。此后,安娜?弗洛伊德又對心理防御機制進行了擴充,又提出了5種新的防御機制。
二、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機制的種類
(一)弗洛伊德散見的心理防御機制的種類
否認,指對痛苦的現實無意識地加以否定。簡單理解,就是一種不承認即不痛苦。大學生在生活中遇到親人離世的情況,可能仍然相信他們會回來,這就是一種否認機制的體現。
壓抑,指把意識所不能接受的觀念、情感或沖動抑制到無意識中去。壓抑的出現會造成一種“短暫性遺忘”的現象,但并不是真正的遺忘。就剛才舉的例子而言,當面對親人離世忍不住哭泣時,因為面對過于悲傷的情景,常可能忘記了為什么而哭泣,這就是壓抑的一種表現。
合理化,指無意識地用一種通過似乎有理的解釋或實際上站不住腳的理由來為其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或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對兒童的軀體虐待可說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伐不成材”、“打是疼罵是愛”。
轉移,即注意力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例如,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講,對于一次考試失利,可以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平時認真的學習,這樣注意力的轉移可以讓大學生用平時努力學習的成就感來彌補上一次考試失利的遺憾。
隔離,指將情感從觀念或思想方面分離開來。如法學專業的學生分析一個案件時不帶有關于當事人的主觀情感。
退行,指遭遇挫折時,放棄已經學會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方式或技巧,回歸到先前水平的功能或心理發展階段,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來降低自己的焦慮。筆者認為,這種現象可以類比“PAC”人格理論中,“C”型人格在某些情景下表現出來的狀態。
投射,指個體根據其需要和情緒體驗,將自身的特征轉移到其他人身上。例如,法學生在觀摩刑事庭審中經常會發現,被指控犯罪人往往拒絕承認自己有某種罪惡念頭和行為,卻反過來指責別人。
抵消,指借用假想的事物來消滅真實發生的事物,是逃避真實發生的事情的一種方式。學生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的父母可能會因為工作繁忙無法陪伴自己而給自己很多物質上的補償,這其實是消除其內心愧疚感,證明他們心里很掛念孩子的一種體現。
內投,也可叫認同,是指把外部客?w的某些特征吸收到自己的自我或超我中。例如,有時候人們會羨慕自己身邊的人,而自覺學習采用他們的品味和處事方式。
幽默,是指對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它與詼諧、說笑話還不完全一樣。幽默仍然允許一個人承擔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詼諧、打趣的話卻引起分心或使從情感的問題上移開。
升華,指將一些本能的行動如饑餓、性欲或攻擊的內驅力轉移到一些自己或社會所接納的范圍時,就是“升華”。例如,一個男生在想動手打人的時候,會一拳打在墻上或者其他物體上,這就是“升華”這一心理防御機制產生的作用。
(二)安娜?弗洛伊德對心理防御機制的發展
此后,安娜?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五種新的防御機制,分別是對攻擊者的認同、利他主義、否認、自我約束和禁欲。因為本文著重探討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機制理論,所以在此不對新發展的五種心理防御機制做過多贅述。
(三)心理防御機制的后續發展
1973年,克恩伯格和克萊因描述了分裂、伴無能之全能、簡單的理智化、投射性認同和精神病性否認等五種防御機制。我國學者曾文星則提出過20種心理防御機制,也有西方學者認為心理防御機制有上百種。心理防御機制的發展是不斷向前的,目前仍在完善和補充。
三、心理防御機制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心理防御機制通常表現為無意識的或者是潛意識中的一種反應,真正的心理防御機制通常是無意識進行的;心理防御機制是借自我美化或者一種自尊支撐來達到保護自己免于受到傷害的目的;心理防御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心理防御機制在維持正
常心理健康狀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心理防御機制可以單一地表達, 也可以重疊地表達。
(二)防御機制的對象和動機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之間我們探討過的“心理防御機制的概念”來解答。“心理防御機制”是在自我發展過程中,用來回避痛苦和不快的方式方法,因此可以說,心理防御機制的對象就是情感和本能。
防御的動機,可以理解為應用防御機制所要達成的目的。弗洛伊德認為,“自我防御機制是解決焦慮問題的方法和手段”,既然心理防御機制是要回避痛苦和不快,所以,簡而概之,心理防御機制的動機就是趨利避害。
四、心理防御機制的應用與利弊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分析,心理防御機制在生活中若能正確地進行利用,能釋放心理壓力,對身心健康有利,可以幫助我們正確面對和處理各種困難。
當然,在利用心理防御機制的同時,它也會有相應的弊端。根據一些學者的調查發現,防御機制的使用的確會對自我和諧產生一定的影響,然而采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和自我和諧因子呈正相關,即會對自身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大學生每次都在考試失利后使用心理防御機制,而未從根本找原因,不為之努力,那么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依賴心理,而不是從根本解決問題,最終導致失敗。
五、結語
在理論層面,本文從概念、發展、特征和作用角度對心理防御機制做了簡要的分析論述。將理論推導進生活,心理防御機制有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兩個維度,所以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機制非常重要,正確、適度地使用心理防御機制,對人們的生活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