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杜甫的頷聯和頸聯是如何描寫景物的 部編
13唐詩五首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名家輩出,佳作迭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唐詩的魅力。新課導入1.識記作者的相關文學常識,背誦這五首詩。2.積累優美的詩句,體會詩歌的意境,學會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3.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學習目標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常見的類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長律)三種,其中每句有五個字的稱為五律,每句有七個字的稱為七律。通常律詩都有八句,每兩句組成一聯,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律詩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文體知識野望王績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ɡāo)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作者簡介背景材料王績入唐后以前朝原官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后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于詩人棄官隱居東皋(今屬山西萬榮)之時。野望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ɡāoxǐyǐdú走進課文qín野望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齊讀詩歌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詩歌賞析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唯見落日的余暉。描寫了一派秋意頗濃的山野景色。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躍了起來。與“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一起構成一幅山間晚秋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述說自己在現實中的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秋天傍晚時分,詩人遙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頗濃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愿而歸,不禁懷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詩歌大意:1.“徙倚”是的意思。“欲何依”,表現了的心情。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徘徊孤獨抑郁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唯見落日的余暉。
問題探究3.說說“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句中那幾個詞用得好?這一句著力刻畫視野所見山野放歸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幾個動詞“驅”、“返”、“帶”、“歸”,用得自然而準確,這種動態式的描寫愈發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詩人于一靜一動的描寫之中,把山山樹樹、牛犢獵馬交織成一幅絕妙的藝術畫卷。遠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諧,令人不能不產生某種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閑適的田野之中。4.“長歌懷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樣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以后,伯夷和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抒發了作者孤獨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隱的愿望。《野望》描寫了山野秋天傍晚的景色,在蕭瑟、恬靜的景色中透露出詩人孤獨抑郁、彷徨苦悶的心情。主旨歸納我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東皋薄暮望,徘徊不定不知該去何方。徙倚欲何依。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樹樹皆秋色,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山山唯落暉。根據詩意背誦詩句。牧人驅趕著牛群返還家園,牧人驅犢返,獵人帶著獵物回去。獵馬帶禽歸。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認識,相顧無相識,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的詩句。長歌懷采薇。
結構脈絡黃鶴樓崔顥黃鶴樓,屹立在武漢市長江大橋武昌橋頭的黃鶴磯上。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長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氣勢軒昂宏偉,聳天峭地。遠遠望去,崢嶸的樓影隱現于縹緲的煙靄之中,壯麗輝煌,宛如仙宮瓊殿,自古就有“天下絕景”之譽,曾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并稱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新課導入據《報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并跨上黃鶴直上云天。辛氏為了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另一說是有一位名叫費祎的人,在黃鶴山中修煉成仙,然后乘黃鶴升天。后來人們為懷念費祎,便在這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黃鶴樓。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黃鶴樓》。作者簡介詩人崔顥為求官來到湖北武昌,登上黃鶴樓,看眼前空空高樓,望天際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覺慨然于歲月不再、人世茫茫,寫下了這首《黃鶴樓》。
嚴羽評價此詩道:“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背景材料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qīyīnɡwǔ走進課文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齊讀詩歌再讀詩歌,結合注釋理解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傳說中騎鶴飛去的仙人。離開,離去。只剩下,僅留下。飄飄蕩蕩的樣子。詩意:仙人已乘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剩下了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來只有白云在此飄浮。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鶴而去之意,使人想象傳說中的仙人在此登樓駕鶴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歲月不在之感。詩歌賞析(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著黃鶴樓,大有歲月易逝之感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晴日里的原野。分明的樣子。長江中的小洲,在黃鶴樓東北。故鄉。詩意:晴日里漢陽一帶的樹木歷歷可見,芳草碧綠長滿了鸚鵡洲。黃昏中看不到遠方的家鄉,煙霧籠罩的長江更激起思鄉的哀愁。煙靄籠罩江面。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進入景物描寫,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生機勃勃的景象。“歷歷”“萋萋”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狀貌。(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點題。日暮思歸是人之常情,江水上煙霧籠罩更增添了詩人濃濃的鄉愁。詩歌大意:傳說仙人已乘黃鶴飛去,這里只留下空空的黃鶴樓。黃鶴飛去不會再回來了,而千百年來白云卻依舊悠然自得地飄來飄去。登樓隔江相望,漢陽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的春草長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黃昏,極目遠眺,我的故鄉在哪兒呢?凝視長江上面浩渺的煙波,真使人發愁啊!1.詩歌運用典故有何作用?詩的前四句從傳說入筆,寫由黃鶴樓而生發的聯想,敘昔人乘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無限飄渺的感覺,其實蒼莽,為黃鶴樓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問題探究2.《黃鶴樓》一詩是怎樣將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歌前兩聯,均是先寫神話傳說,再寫眼前景物,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預料的感慨。
以神話傳說起筆,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秘色彩,豐富了詩歌的內容。詩人先寫黃鶴之杳然不見,在遠望天際,尋覓黃鶴蹤影之時,順勢轉換為對天際白云的描繪,轉換自然,毫無痕跡。從句中兩個“空”字,可以體會到詩人吊古傷今、無限悵惘的情感。3.賞析“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此聯寫登樓所見之景,描繪出了一副絢麗的大江景色。當詩人的視線從遠處的天際回落到地面景物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漢陽。那里綠樹掩映,江水交匯,在明麗的陽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見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這就是鸚鵡洲了。這兩句寫景清晰明朗,給人一種豁然開朗、清新明快的感覺。眼望著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了詩人的思念之情。《黃鶴樓》通過描寫詩人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抒發了詩人憑欄吊古而產生的空虛、寂寞的思鄉愁緒。主旨歸納結構脈絡使至塞上王維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有“詩佛”之稱,與孟浩然并稱“王孟”。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代表詩作《山居秋暝》《相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作者簡介開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以監察御史身份出使涼州,實際上是他被排擠出朝廷。
《使至塞上》所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情景。背景材料使至塞上——王維首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頷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尾聯: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注釋:1.“單車”二句:寫輕車出使,慰問塞上將士。單車,輕車簡從。屬國,典屬國(秦漢官名)簡稱,唐代人有時以“屬國”代指使臣。這里“屬國”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維奉使問邊,所以自稱屬國。居延,漢末設縣,在今甘肅省張掖縣西北。此二句一本作“銜命辭天闕,單車欲問邊。”2.征蓬:隨風飄飛的蓬草。3.孤煙直:孤煙指烽火與燧煙,古時邊塞告警或報平安的信號。燧煙燃狼糞,取其煙直而聚,故云孤煙直。4.長河:指黃河。5.“蕭關”二句:寫在蕭關遇到偵察的騎兵,得知首將(都護)正在前線。蕭關,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東南。候騎(jì),騎馬的偵察兵。都護,當時邊疆重鎮都護府的長官、首將。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諾顏汗中部的杭愛山。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我奉命慰問戰士輕車奔赴遙遠的邊關,以典屬國的身份長途跋涉路過居延。首聯敘事————出使邊塞開頭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經過的地點。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已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我如蓬草隨風萬里飄出漢家的要塞,又似回歸的大雁飛入北國的藍天。頷聯抒情———內心抑郁點出出使的季節——春天。(即景設喻,借景抒情)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煙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黃河邊遠望一輪落日大而渾圓。勾勒出一幅極其雄渾、闊大、壯美的大漠中黃昏落日圖,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從側面烘托了守邊將土凄涼艱苦的生活環境,借以反映了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衛邊疆的愛國主義精神。“大”寫詩人開闊的胸襟。沙漠浩瀚無邊。“孤”邊塞荒涼,烽火臺燃起的濃煙格外醒目而單調。“長”寫出了詩人對橫貫沙漠的黃河的真實感覺。“圓”大漠觀落日的特殊感受,親切溫曖,微帶蒼茫。頸聯繪景——塞外風光千古名句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在蕭關巧遇巡邏偵察的騎兵,告知我都護仍在遙遠的燕然前線。寫到達邊塞的情景,借候騎之口,點明都護崔希逸遠在燕然前線,用以概括守邊將士繁重緊張的戰斗生活,贊美了他們以身許國的愛國熱情。尾聯敘事——戰事繁忙《使至塞上》敘述了詩人出使塞上的艱難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主旨歸納結構脈絡渡荊門送別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于西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詩人,是屈原以來最具個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詩人,有“詩仙”之稱。
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其詩風格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韻律和諧多變,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評。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等。作者簡介本詩是開元十三年(說法不一,取其一)李白出蜀至荊門時所作。詩人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的楚國故地去游覽。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他在杭州時,對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首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恰到好處。背景材料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乘船。【品析】交代了詩人此行的目的:遠渡荊門,到楚地游歷。楚地。這里指今湖北一帶。詩意:(我乘船)遠渡到荊門山之外,來到古老的楚地漫游。往。走進課文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平原。遼遠無際的荒原。飛天鏡:(如同)飛下的天鏡。結:形成。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變形成的美麗景象。詩意:山巒隨著平原的出現而漸漸消失,長江奔入廣闊的原野后,依舊滔滔東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彩云變幻,形成了如海市蜃樓的景象。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景物描寫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將水中月影比作明鏡,用海市蜃樓形容江中云霞之美,展現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構成的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比喻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仍:仍然,依舊。憐:喜愛。思鄉之情1.首聯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首聯扣住詩題,交代了詩人此行的目的:遠渡荊門,到楚地游歷。具有穿針引線、貫穿全詩的作用。再讀古詩,討論思考:2.怎樣理解“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詩人用遠景勾勒出一幅氣勢雄渾的萬里長江圖。一個“隨”字,將群山與平野位置的逐漸變換、推移,生動再現出來,給人以空間的流動感。“入”字寫出遠處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詩句也蘊含著詩人喜悅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氣。3.《渡荊門送別》一詩中“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如何體現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的?上句寫晚上,仰觀天宇,皓月灑輝;俯察江流,明月倒映如鏡。著一“飛”字,動感十足,神韻畢備。下句寫白天,仰望天空,彩云興起,變幻如海市蜃樓。著一“結”字,擬人生情,引人聯想。此聯想象新奇,表現了詩人與月同行、與云同飄的喜悅之情。4.尾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擬人手法。
明明是自己依戀故鄉,卻借故鄉的山水說故鄉眷戀他。此聯寫出了長江水送“我”的離別之意,對故鄉依戀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渡荊門送別》一詩通過對出蜀至荊門沿途所見景物的描寫,勾勒出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云彩構成的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依戀之情。主旨歸納結構脈絡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生于新鄭(今屬河南),唐代詩人,與元稹合稱“元白”。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詩善于敘述,語言通俗易懂。代表作有《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著有《白氏長慶集》。作者簡介長慶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背景材料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白居易朗讀解題地點:錢塘湖時間:春事件:游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首聯如何扣題?1、“孤山寺”和“賈公亭”是西湖邊特有的景物,緊扣“錢塘湖(西湖)”2、從“孤山寺”到“賈公亭”包含有位置的移動照應了“行”3、“水面初平”和“云腳低”是早春時的特有景象,緊扣“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早早飛回的黃鶯爭著擠在向陽的樹上,哪家剛飛回的燕子忙著啄泥筑巢。隨處開放的野花漸漸使人眼花繚亂,新長出的小草才剛剛能夠沒過馬蹄。挑戰權威,將七言改成五言,并分析修改后的效果?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譯文:早早飛回的黃鶯爭著擠在向陽的樹上,哪家剛飛回的燕子忙著啄泥筑巢。“爭”字用得巧妙,巧妙在哪里?(修辭角度)1.擬人修辭。2.寫出了鶯的活潑可愛。3.突出初春乍暖還寒又生機勃勃的景象。4.對初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5.表達春光難得和寶貴。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譯文:隨處開放的野花漸漸使人眼花繚亂,新長出的小草才剛剛能夠沒過馬蹄。用“亂”修飾“花”,用“淺”修飾“草”有什么好處?用“亂”修飾“花”,寫出了花的繁多,并化靜為動,寫出了花爭芳斗妍情態,突出花的種類多、分布廣和豐富的色彩;用“淺”修飾“草”,寫出草初長時的樣子和嫩綠的色彩,突出了初長芳草的鮮嫩。
最湖東,綠楊陰里白沙堤。譯文:我最愛湖東這個地方,總覺得走不完,看不完似的,那碧綠的楊樹蔭里有多美的白沙堤啊!“行不足”表現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夠,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心情愉悅,完全沉浸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直抒胸臆愛行不足1.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表現西湖的美?描寫的西湖春天的哪個階段的景色?并說理由。景物:水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綠楊、白沙堤。早春:1.水面初平——春水初漲。2.早鶯——(初春)早早飛回的黃鶯。3.新燕——似曾相識的燕子飛回來了。4.淺草——初春時剛長出來,顏色淺。合作探究2.統讀全詩,從中歸結出詩人的游蹤。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即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3.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象,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寫了初春的哪些景物?早春景象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湖水、垂云、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楊柳、白沙堤初春4.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行”?頸聯寫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暗切題中“行”字。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行”字。5.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鶯爭暖樹”“燕啄春泥”寫出了一種充滿活力的動態美。這句話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結構對稱,節奏鮮明,熱情地贊美了具有無限生機的大自然,從而體現了詩人無限喜悅的心情。6.尾聯是如何結束全詩的?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哪個字最能體現這種感情?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夠,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錢塘湖春行》描繪了一幅景色明麗、生機盎然的西湖早春圖,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贊美之情。主旨歸納結構脈絡黃鶴樓,相傳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歷代屢建屢毀,現在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建的,雄偉壯麗,與岳陽樓、滕王閣并稱“江南三大名樓”。關于黃鶴樓,唐代的崔顥、李白及宋代的陸游等均有詩作提及。例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又如,陸游的《黃鶴樓》:“手把拓展延伸仙人綠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蒼龍闕角歸何晚,黃鶴樓中醉不知。江漢交流波渺渺,晉唐遺跡草離離。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課堂小練1.根據原文內容填空。(1)崔顥《黃鶴樓》一詩點明全詩主旨的句子是:(2)《使至塞上》中描寫邊塞壯觀景色的名句是:(3)《渡荊門送別》中從流動的視角描寫景物變化的句子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圓”兩個字歷來為人們稱道,請說說這兩個字的妙處。答:“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出柔和溫暖。“直”和“圓”兩個字準確地描寫了沙漠奇異壯麗的景象,表現了詩人獨特的感受。3.試賞析詩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答:通過兩幅美麗的畫面來描寫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圖,明月倒映在水中,如同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第二幅是江上云霞圖,江上云霞多變,如同海市蜃樓一般夢幻。4.品味詩句“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中的“送”字。答:①“送”字直接點題,照應題目。②“送”的主體是故鄉水,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熱愛和依戀之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