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兒媳事跡材料(精選5篇)
好范文網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好兒媳事跡材料》的范文,但愿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好范文網搜索到更多與《好兒媳事跡材料》相關的范文。
篇1:好兒媳事跡材料
好兒媳事跡材料1
在獨塘鄉一直傳頌著一位孝順媳婦的故事,附近村莊村民們常常津津樂道于她的善良、賢惠、懂事和孝順。
家里的婆婆已年過八旬,身患偏癱,已臥病在床40年,公公因患病成植物人15年了。丈夫常年外出務工,家里的事情全靠她一人承擔,她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吃苦耐勞,節衣縮食,不辭辛苦地照顧著婆婆、公公和孩子,從沒聽她說過一次抱怨的話。不論再忙再累,她每頓飯第一碗總是盛給婆婆;做飯總是依著老人的口味,燒得軟爛可口。夏天,她堅持每天給老人洗澡;冬天,怕老人凍著,她在老人房間里生上爐子,買來電熱毯。特別婆婆身體不好,她還專門買來補藥為老人每天熬制,親自喂老人服下,她經常問婆婆想吃點什么,只要婆婆開口的,下頓餐桌上準少不了。媳婦自從進了家門之后,吃苦耐勞,把整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一邊干農活一邊又要照顧年邁的婆婆,街坊鄰居問她:“俊蘭,你成天忙里忙外的累不累啊?”她總是把最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說:“不累”。人身都是肉長的,***每天幫婆婆擦洗完都很晚了,然后自己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休息,婆婆把媳婦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卻只能疼在心里。
每到冬天,都是婆婆最難熬的日子,***每天堅持給婆婆打熱水泡腳,每周固定給老人洗兩次澡。有一次,婆婆感染上了流行感冒,高燒不退,***就一直守在婆婆身邊,寸步不離。一會兒試驗體溫,一會兒用酒精擦拭,并且按規定時間給婆婆喂藥。可連續兩天仍不見好轉,***心里甭提有多難受了,看著婆婆燒紅的臉頰眼淚不自覺地掉了下來。“媽,咱去醫院吧”,婆婆半睜著眼睛再次搖了搖頭,她知道兒子的日子并不富裕,孫子也到了取媳婦的年齡,她這個老太婆已經夠讓媳婦操心的了,怎能去醫院讓他們花更多的錢呢。***
篇2:好兒媳事跡材料
**華,現年54歲,中共黨員,閬中市城北小學校教師。一九七七年八月參工,曾在天宮一小、飛鳳二小、裕華小學、白塔小學任教,一九九0年九月調入閬中市城北小學任教至今。曾多次榮獲優秀教師、模范班主任、優秀班主任、“三八紅旗手”等光榮稱號。多年擔任學校女工委主任、年級組長。從教三十三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十三年。
百善孝為先。
作為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人民教師,趙秀華不僅是家長和學生喜愛的老師,同事敬愛敬重的好大姐,丈夫心頭永恒的好妻子,更是公公和婆婆無法割舍的好兒媳。
作為好兒媳,趙秀華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跡,沒有振聾發聵的表白,不發豪言壯語,不要宣傳報道。她以一個典型的東方女性的心態,埋頭做著她認為該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地刻寫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寫著“孝”的樸實與無華。
一九九八年夏,趙秀華的婆婆突發腦溢血,在住院的三十多天里,趙秀華和丈夫輪流照顧,喂藥、喂水、喂飯,梳頭、洗臉、洗腳,端倒便盆、擦洗身子……三十多個日夜,趙秀華曾多次中暑而嘔吐、發煤或暈倒,但她從耽誤過一次,她默默無聞的行為,深深感染著同病房所有的人,感染著醫生和護士,曾一度被醫院傳為佳話。
出院后,趙秀華的婆婆留下了后遺癥,半身癱瘓,說話口吃、手腳僵硬,吃飯、穿衣、梳頭、起床這些最簡單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趙秀華開始擔負起了給婆婆喂飯、喂水,洗臉、穿衣等繁瑣的護理工作。無論是日復一日的端湯送水、洗臉洗腳、揉肩捶背,還是每周一次的洗頭洗澡、擦身換衣等,趙秀華都從未落下過一次,也從未說過一句怨言。婆婆的手腳指甲都是灰指甲,很硬很臭,()趙秀華每月都要給她修剪一次,之前都先用溫鹽開水將婆婆的.手或腳浸泡半個多小時,待指甲或趾甲軟了后,她才用剪刀慢慢地、細心地一個一個的修剪。握剪刀的肌肉發紅了、關節發腫了,她沒叫苦,沒說累,一如既往地重復著看似簡單然而卻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小事情,大寫著人間的至孝真情。
看著婆婆表達不準確,生活無法自理,難過又痛苦的樣子,趙秀華心疼極了。她經常尋醫問藥,四處奔波,只要聽說哪家醫院能治婆婆的病,不管多遠,她都帶想辦法讓婆婆去看。只要對婆婆病情有療效的藥,不管多貴,她都挖空心思買來給婆婆服用。
年輕時非常能干的婆婆知道自己半身不遂,起不了床,雖然有孝順的兒媳侍候著,但想著就這樣成了家里人的拖累,看著一天天消瘦下去的兒媳婦,她逐漸消沉,愁眉不展,茶飯不思。趙秀華看到婆婆這樣,便丈夫商量,發動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以及婆婆能談得來的人,讓他們跟婆婆談心,幫她走出陰影。就這樣,下班后,趙秀華把又一天的趣聞趣事講給婆婆聽。婆婆失眠癥發作時,她在身邊一遍又一遍哼唱著婆婆愛聽的小曲直至她入眠。周末,她還讓孩子陪婆婆說話,給她講笑話,讓她開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婆婆終于又樹立了生活的信心。
長時間和睦相處,趙秀華同婆婆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喜歡一樣的顏色等。婆婆常對鄰里說“這是修了幾輩子的福氣,我才有了這么個好媳婦,我這個大媳婦就是我的女兒啊!”幾十年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紅過臉,發生過爭執。耳濡目染,孩子也爭著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逢年過節或奶奶的生日都要給買上點小禮物。
經過趙秀華的精心護理,婆婆的病情終于有了好轉,慢慢地,她能下地做一些簡單的活動了,言語也逐漸清晰起來,還可以和鄰居聊天了,家里又有了歡樂的笑聲。南街上的居民都夸趙秀華孝順,她總是不好意思的笑一笑,淡淡地說:“人都有老的時候,我這么做都是應該的。”
趙秀華是這樣理解“孝順”的:花錢為老人買喜歡吃的、喜歡喝的、喜歡用的東西叫“孝”,讓老人不懷疑、不生氣、不擔心叫“順”.一處四季珍復秋冬,趙秀華總讓公公和婆婆吃得開開心心,穿得干干凈凈。
在古老的南街周邊,大家都知道趙秀華的名字,婆媳如同母女,婆婆叫她從不叫大名,總是親切地、甜甜地叫“華華”.“一個做兒媳的能得到婆婆這樣的疼愛,是一種特別的榮耀和幸福。”趙秀華這樣真切地坦露著自己的心聲。
二00四年三月,公公患上了老年癡呆癥,生活無法自理,出門后根本就回不了家。有一天,公公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離家出走了。下午下班后,趙秀華回到家后才知道。她餓著肚子,拖著疲憊的身體四處尋找,一直找到晚上十點多鐘都不見人影。在全家人大失所望的時候,西城派出所的民警通知到文成派出所領人。當一家人把全身濕透、神志?殂薄⑷?身是泥的老人帶回家,趙秀華和丈夫給公公洗完澡、換好衣服、吃過飯后,已是深夜十二點了。自此,老人的身邊就沒有離開過人。二00五年九月,公公又一次不注意離家出走了。這次出走,致使老人大腿跟部骨折。從此以后,公公就只有在床上治療和生活了。每一天,趙秀華和丈夫都輪流要給他喂飯、洗臉、接便。老人不能端碗吃飯,她就一口一口地喂,為了減輕老人長時間一個姿勢臥床的痛苦,她就定時為老人翻身、擦洗身體。有時公公大小便失禁,弄臟了被褥,她就立即去清洗。鄰里常稱贊說:趙秀華是真孝順,她是公公、婆婆的女兒,真不愧是讀過書的人。
趙秀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種大愛的意義。孝順是一種儲蓄,期限到了,總是能兌付的。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趙秀華熱愛工作、無私奉獻,忠于愛情、勤儉持家,尊老敬老、任勞任怨,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人民教師,同時,更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好妻子、好兒媳,她為傳承傳統文化、創建文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迎風而歌!
篇3:好兒媳事跡材料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在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古韓鎮陽澤河村有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多少年來無怨無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婆婆,她用執著和堅韌,善良和勤勞,詮釋了中華兒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李風英,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親敬老的好兒媳,她的可敬可愛和高尚情操廣為傳頌。
一;大愛之心從自己做起
聰明漂亮的她,總是和藹可親,面帶微笑,在學校是班里的班長,學校的校花,學雷鋒積極分子,模范學生,70年代初和同班級的男班長申振華結為夫妻,當時婆家弟妹多,家庭非常困難,僅有一個窯洞和五間破房,在娘家排行最小的她來婆家成了老大,下地干活,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弟妹,婚后幾十年來沒分過小家,她與兩位老人,弟妹們朝夕相處。弟妹們結婚后,產床前每次都有嫂嫂的身影,大人的血褲,小孩的尿布,都要收拾干凈,“嫂子比母”這話用在她身上一點都不過。在教育孩子上,她本著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原則,身體力行做榜樣。孩子們走向社會,不管在做人,做事,特別是品行方面都是佼佼者,鄰里鄉親都夸風英有兩個可愛、懂事、孝敬老人的娃。人常說;“人生最難找到的是知音,人生最難教育的是孩子。”她以身作則,影響孩子,感染孩子,在法治健全的社會中,以德育人顯得多么重要啊!她誠信熱情,敬老愛幼,樂于助人,不僅對家人這樣,對親戚鄰居也是如此。人人都說她品德高尚,有教養,村里誰家有事都要主動幫忙,有老人到家串門,她總要把好吃的東西送給老人,冷的食品在爐子上烤烤,再倒杯開水。有人問她;“你這樣做是為什么?”她淡淡一笑,“道理我也說不出來,但我只知道,作為一個人,應該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看見可憐的人,看見需要幫助的人我心就發軟,不幫,良心不允許,這就是我做人的起碼要求。”幾十年就這樣一晃而過。
二;點點滴滴從細微之處做起
人常說閨女是媽的貼身小棉襖,李風英卻是婆婆公公的貼身小棉襖。?提起她,鄰里鄉親無人不曉。大家都知道,她對公公婆婆細心呵護,百般照顧。家里弟弟,弟媳在北京,丈夫要工作,因此照顧婆婆公公成了她生命的主題。她要經常親手幫婆婆擦身、洗臉、洗腳,雖為媳婦,勝過親女。每頓飯她總是先要問問婆婆公公想吃什么,挑他們最喜歡吃的去做,因此,多少年來她一直是吃著適合老年人口味的飯菜。婆婆患十幾種慢性疾病,個性強,脾氣急,心里煩,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順眼,經常喜歡嘮叨,她能理解這是病魔帶給老人的一種痛苦發泄,她都默默地聽著,心平氣和的和老人談心,化解老人的不平和郁悶。常常跟公公婆婆拉家常,說開心事,聊弟妹們的成長成功的經歷逗老人樂,公公婆婆很開心。鄰里的婚喪嫁娶,親朋好友辦事上禮金,都要先聽聽公婆的意見,讓他們感到在這個家還有地位、還有權、說話還算數。在日常生活中,她經常主動給老人買這買那,每當鄉下趕集時,老太太一手拄拐杖,她一手攙著婆婆的腋下,邁著碎步陪伴左右,讓老人的心不再孤獨,知道的是媳婦,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閨女呢!多少年來婆媳關系一直非常融洽,從未發生過不愉快,是鄰里羨慕的和諧之家。
老人上了年紀,經常發生便秘、小便失禁、咳嗽之類的老年病,她總忘不了按時喂老人服藥。公公年老體弱,癱瘓在床,長時間把身上都黏的紅腫,她發現后及時讓兒子買好褥瘡墊,解決了老人的后顧之憂。她不嫌臟不怕累,一天天,一年年,始終讓老人的家里保持著潔凈舒適。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飯,翻身子,換被褥,幫公公洗臉、擦身、換衣服、喂藥、喂水。公公胃口差,需少食多餐,別人三餐他要六餐,每餐都要親自端到手中,甚至喂到口中,老人不能自理的,全由其媳婦為其服務。說實話,一個中年婦女為其公公擦洗身子,難免有羞澀之處,可為了盡孝,她無怨無悔,實在難能可貴。
三、善解人意,于無聲之處做起
婆婆去世后, 癱瘓在床80多歲的公公精神受到嚴重打擊,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為了解除老人的寂寞,照顧更加方便,她打破了世俗陳舊的觀念,主動和公公住在一屋,在公公最孤獨痛苦的時候給他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安慰。一個年近六十歲的女人,患有高血壓,腰椎、頸椎增生,嚴重失眠,眼底出血,雙手皸裂癥,盡管這樣也沒有影響到她對老人的照顧。公公大小便失禁,經常拉尿在被褥上,滿手裂口的她,每次清洗都鉆心的疼痛,到冬天更可想而知,但她從不叫苦叫累,從不嫌臟怕臭,不厭其煩地將床上用品和衣服搓洗干凈,有時一天要換好幾次。每天一邊給公公刮臉,一邊和他談心,一邊按摩,一邊拉家常,始終讓老人開心。為了照顧老人,直到今天她都不會打牌摸麻將,她在默默的學丈夫怎樣給公公摳干糞便,以便丈夫不在家時擔當這份工作。公公去廁所是件大事,也許是常人能做到的,可別忘了她是一個兒媳,剛一開始雙方都難為情。一次,公公多日沒解大便,憋得滿頭大汗,疼痛難忍,急的喊救命,她沒想那么多,邊做思想工作邊用手摳著干糞便,她那么認真,耐心,細致,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操作,終于解除了干結大便帶來的痛苦,公公當場放聲大哭:“你救了我一命,孩子,你不是兒媳婦,你是我的親閨女”.
李風英說:“人生最難做好的是細節,人生最難處理好的是關系,特別是婆媳關系。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我也會老,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盡的法律義務,也是做人的起碼道德。當今中央倡導和諧社會,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家庭的幸福和睦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和諧,社會才和諧,家和萬事興,國強民才富。”
這就是她多少年辛勤勞動,用自己的愛心對長輩盡顯晚輩孝心的感人事跡。這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感人故事。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像她賢惠、仁慈的媳婦,多少年癱瘓在床的公公能否活過這么開心的80春?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人孝敬一下長輩并不難,難的是多少年如一日的孝敬長輩。俗話說的好“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她幾十年細心照顧公公、婆婆的感人事跡,使我們為之震撼,為之感動。
多少年來,她就是這樣承傳著這個優秀的民族傳統,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從細微之處關心婆婆,孝敬公公,盡一切努力讓老人開心,讓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如今,公公已經84歲高齡,由于她的悉心關愛,老人對晚年充滿著更多的期望和憧憬。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位樸實無華的普通農家婦女身上散發著沁人的芳香。
篇4:好兒媳事跡材料
齊耳短發,又黑又瘦的臉龐,因常年勞作而略顯疲憊的神情。初見李xx,和普通農家婦女毫無區別。就是眼前這個外形普通的婦女,從xx年開始,用柔弱的肩膀,擔起了照顧婆婆和公公兩位先后癱瘓在床的病人,書寫了一首“百事孝為先”的人間大愛之歌。
1987年,正值23歲青春妙齡、善良溫柔的李xx帶著女孩的純真夢想走進了丈夫德xx的家庭。 在那個年代,同一般普通農村家庭一樣,丈夫家境并不殷實,幾乎是一窮二白。但好強的李xx和丈夫卻不氣餒,他們決定用勤勞的雙手,白手起家。李xx白天上地和家人共同勞動,晚上回家還要預備第二天的伙食、納鞋底、做針線,負責一家的洗洗涮涮。很快,村里人發現德家變得干凈、有生機了。
結婚兩年后,女兒德xx出生了,小家伙的問世讓這個家庭平添了許多快樂。當時農村還沒興起農業產業調整,農民大多都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日子過得都比較清苦。就在女兒兩歲時,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條件,李xx帶著女兒到北京去打工。丈夫德xx會開車,就跟人跑運輸,李xx則一邊照顧女兒一邊打點零工。
雖然身在北京,但李xx的心卻無時不在惦記家中的兩位老人,每月發工資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公婆寄回去家中的開銷,逢年過節,無論多忙,她都會和丈夫回家去和公婆團聚。公婆在家種田理地,他們夫婦二人在北京打工掙錢,李xx家的日子過得幸福殷實。1995年,兒子德宗輝北京出生,為這個幸福的家庭更增了一絲喜氣。
天有不測風云。xx年末一天,原本身體硬朗的婆婆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后經診斷患上了腦瘤。為了讓家人安心,李xx帶著一雙兒女回了家。她一邊照顧公婆一邊耕種自家十多畝承包地,丈夫憑著駕駛技術給別人跑長途運輸。xx年婆婆做了腦瘤切除手術,卻留下了后遺癥――身不能動,口不能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剛開始婆婆要么賭氣不吃飯,要么口齒不清地嘟囔。李xx知道好強的婆婆那是接受不了癱瘓的現實,就一邊給她洗臉,梳頭,洗腳,按摩,一邊給她講在北京的生活和趣聞趣事。慢慢的,老人心中的郁悶化解了,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婆婆逐漸地會自己吃飯、自己翻身、會自己坐起、有人扶著會下地挪幾步,雖然每一個動作完成都很費力,但婆婆病情的好轉讓她的心里裝滿了希望。
見慣了外面世界的精彩,突然窩在家中伺候癱瘓病人,她的心一時無法平靜。再加上她性子急,又缺乏護理病人常識,常常是到婆婆拉尿到床上還不知道,孩子放學回家后才發現飯沒做好。那段時間,丈夫天天長吁短嘆,兩個孩子異常安靜,公公天天抽悶煙,婆婆每日以淚洗面。她意識到,必須調整心態,做好家中的主心骨。
從護理婆婆開始做起,她專門跑到醫院去咨詢,依照醫生的吩咐,從生活保養到藥物調理方面仔細的護理老人。看到老人一天天好起來,丈夫笑了,公公眉頭舒展了,孩子又有歡聲笑語了,一種久違的快樂又重新回到這個家。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李xx剛松了一口氣的時候,生活卻又一次考驗了李xx。xx年冬季,公公突患腦出血,留下了右側身體半身不遂的后遺癥,說話口齒也不清楚。一家人都懵了,已經癱了一個,再癱一個,可咋辦?
“我能伺候好他們兩個,你們放心吧。”面對家人痛苦的眼神,她知道自己是家中的主心骨,絕不能垮。
白天干農活,回家就伺候一雙癱瘓在床的公婆。不論再忙再累,給公公婆婆喂飯、擦身子總放在第一位。做完家務,再給公公婆婆按摩,每次都累得手軟胳膊疼,但看到公公婆婆舒心的笑容,她覺得值了。
年復一年,李xx每天重復著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只要是公公婆婆愛吃的飯菜、只要是有利于老人健康的食品,她都是盡最大的可能來滿足,從不計較花錢的多少,而她自己卻從不和同齡的媳婦們比穿戴,樸素地過著平凡的日子。在她的熏陶下,兩個孩子也十分尊重孝敬爺爺奶奶。他們主動幫李xx給老人喂飯、洗臉、接大小便、陪爺爺奶奶聊天、扶爺爺出去曬太陽,節假日里還和媽媽一起干農活。更令她欣慰的是,懂事的兒子考上了哈爾濱體育學院。
真心終于換來開心。公公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啊。”鄰居說他有福氣,公公卻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左鄰右舍也說:“沒有李xx的孝敬之心,她的公公婆婆活不到今天呀。”
也曾有人問她:“你這樣累死累活的干,值嗎?”她淡淡地一笑,“沒有什么值不值的`。說實話,在一起生活了這么長時間,照顧公公婆婆已經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的核心和源頭。如今,生活還在繼續,面對一雙半癱的老人,面對一雙懂事的兒女,面對因勞累身體大不如從前的丈夫,李xx堅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值得珍惜,再苦再累都值得!因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篇5:好兒媳事跡材料
面對別人的稱贊,劉彥華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他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劉彥花,現年50歲,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20xx年,和她生活了20多年的婆婆突患腦出血離開了人世,從此,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公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由于婆婆去世,公公一蹶不振也病倒了,她為了讓公公早日康復,每天耕作后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陪在公公身旁,安慰老人,鼓勵老人振作起來。
后來,公公的病情加重,丈夫為了生計常年出外打工,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回來,生活的重擔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她每天為公公喂水喂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二年。她為公公洗澡、梳頭、理發、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公公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小芬待我比親閨女還親。”
為照顧臥病在炕的公公,她很少走娘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她自始至終都傾注著一個媳婦對婆婆的孝心,她怕近80歲的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給公公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和新聞。
公公有眼疾看東西不太清楚,為了減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公公,一天三頓,一年360天,這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剛入秋,她就將兩床棉被彈成一床松軟的被套給公公鋪上。冬天出門之前,她總是把飯菜盛好溫在爐子上,讓公公什么時候起來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公公愛干凈,她總是把公公的衣服被單、褥單洗得干干凈凈。
公公在醫院住院,她一有空就到醫院跑前跑后、干這干那,同室的病人都認為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說:“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這么多年,老人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由她照顧。
當公公聽說旗婦聯要推薦好媳婦的消息后,非要把她推薦上去,她說什么也不答應。她說:“爸,作為小輩,我們孝敬您是應該的,為什么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丈夫說:“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干活的動力”
丈夫在外地打工,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為了支持丈夫,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為了做家務,這么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為了讓丈夫安心在外打工,公公病了,她都一個人扛著,從來不告訴遠在外地的丈夫。在她報喜不報憂的一個又一個電話中,丈夫在赤峰踏踏實實地工作一年,既開闊了視野,又學到了很多先進的技術。
劉彥華勤奮敬業,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里,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