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婚姻家庭那些事—勇于向家暴說“不”
關于家暴
女詩人余秀華被家暴的事情令人痛心。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出軌”、“家暴”是絕大部分導致離婚的根本原因,深受其害的一方迫切希望盡快判決離婚、重新調整新生活。
此時此刻尋求法律途徑提起離婚訴訟也絕非一時沖動那么簡單。那就這樣任家暴發展嗎?當然不是!
關于家暴,你可以這樣保護好自己!
一、拒絕家暴——人身安全保護令
1、人身安全保護令是什么?
人身安全保護令是指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時,可以書面或者口頭的形式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在這里,只有在合法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遭受家庭暴力”或“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的情況下,才可以向法院申請,并非是沒有任何依據地向法院去申請。(本筑提示:同居期間不可以申請噢)
2、人身安全保護令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去申請?
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則應收集家暴的證據。(如何收集詳見后文)
3、人身安全保護令一旦申請,法院何時作出處理?以及如何執行?
人民法院受理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后,應當在72小時內作出準予或者駁回申請的決定。情況緊急的,應當在24小時內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有效期不超過六個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人民法院一旦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后,應當將保護令裁定書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組織。人身安全保護令由人民法院執行,公安機關、居民委員會以及村民委員會等應當協助執行。
對于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問題,若被申請的一方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話,根據《反家暴法》第34條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繼續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一千元一下罰款、十五日一下拘留。”這也是給施暴方的一個后果警惕。
4、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成功申請對離婚訴訟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成功申請有利于第一次判決離婚。
根據《民法典》第1079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所以,若一方因實施家庭暴力被法院依法裁定出具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則也能證明施暴方有嚴重的家庭暴力,那法院也有足夠正當的理由依法判決離婚。
第二、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成功申請有利于爭取孩子的撫養權。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意見指出,在涉及家庭暴力的離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判決確定子女直接撫養權歸屬時,應當將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即子女利益最大化作為原則,同時應當將家庭暴力作為一項重要因素加以考量。
所以法院判決孩子撫養權的歸屬一般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為原則出發,若一方存在嚴重家庭暴力的情況,必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三、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成功申請有利于多分財產。
根據《民法典》第1087條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若人身安全保護令成功被法院受理,則也證明申請人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對方有嚴重家庭暴力的存在,根據《民法典》的規定施暴方是屬于婚姻中的過錯方,那受害方自然可以向法院主張按照照顧無過錯方原則多分財產,但是具體如何多分需要看法官的裁量權。
第四、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成功申請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金。
根據《民法典》第1091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三)實施家庭暴力;”對此,遭受家暴的一方作為無過錯方自然有權向施暴方主張損害賠償金,具體賠償金額法院需要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去依法作出裁量。
二、被家暴后的保證書,如何寫才有用?
網上爆出的一樁樁一件件的暴力事件,施暴者或都曾經寫過“保證書”。保證書的存在,聽起來是對弱者的保障,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甚至有網友戲謔道“保證書:殺人通知的一種。”“保證了不打人,反而去殺人了”等等,終其原因,無疑是保證書并未起到保護受害方利益的效果。
那么這個保證書究竟是什么?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該如何寫才有用?受害方又如何利用保證書保障自身利益?
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答案是肯定的。其法律效力適用范圍主要針對家暴證據的固定、財產條款的約定,只要是真實意思表示,對財產歸屬約定明確,沒有違反公序良俗,那么該條款則具有法律效力的。
家暴保證書怎么寫有效?
有效的保證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 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達,即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
2. 不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內容可能導致整個保證書無效。
3. 沒有侵犯他人利益。保證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權處分的物進行處分,不能侵犯到他人的合法利益。
保證書應當寫明哪些內容?
保證書應寫明何時何地及如何實施了家庭暴力行為,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悔過并闡明該行為日后再次發生,應當承擔什么責任。當日,若再發生家庭暴力等行為,受害方需及時保留證據,對傷情進行拍照、對施暴過程錄音錄像,必要時進行報警、就醫、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