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演講-中學】爭做文明學生 我為校園添彩
國旗下演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們是七年級(9)班的耿若溪、辛昌澤。 今天我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爭做文明學生,我為校園添彩 。
文明是三月的風,唱響和諧的旋律;文明是春天的雨,滋潤干涸的心靈;文明是校園的燈,照亮成長的路。文明于一座城,是最亮麗的底色,文明于一個學生,是學習和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必備的素養(yǎng)。
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泱泱中華,巍巍華夏,集聚著五十六個民族,積淀著內涵豐富的人文資源,有著無數(shù)古人先賢踐行著文明。在石家莊這片土地上,曾經有人文始祖伏羲在這里肇始文明,相傳伏羲在這里畫八卦、分姓氏、制嫁娶、充庖廚、教漁獵、創(chuàng)音律、造書典等。
古人云:“欲成大器,先學做人”。在我國浩瀚歷史長河中,有我國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聲名遠揚的時候千里迢迢去拜老子為師,畢恭畢敬,虛心求教,他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還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在課本中也不乏像季布一諾千金、堅持不懈植樹的牧羊人、鄧穎超冒雨赴約等做人的典范,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禮記大學》中明確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修身修的是嚴格自律,修的是崇德向善,修的是禮儀教化??傊?,修身就是修文明。著名教育學家陶行 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應該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修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弘揚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學習、講禮貌、遵守紀律的人,他會自覺排隊就餐,不會大聲喧嘩;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護學校環(huán)境、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不會故意破壞公物;文明的學生一定是對知識充滿渴望,認真聽講,細心思考,對待學習積極主動,不會虛度光陰的人;文明的學生一定是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友愛同學,樂于助人的人,不會出口成“臟”,謊話連篇,不講誠信。
同學們,文明校園是我們實現(xiàn)理想、放飛青春的地方。我們有幸在石外集團這個美麗的校園里學習,呼吸著校園內清新的空氣,汲取著學校豐厚的文化精神,這里充滿朝氣,充滿希望。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讓文明行為,在你我身邊隨處可見,讓文明畫卷,布滿整個校園。朗朗書聲,諄諄教誨;殷殷希冀,拳拳求索;千載文化傳承,百年學風濡染。同學們,讓我們爭做文明學生,讓文明之風吹遍整個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