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種石斑魚,你認識幾種?
來自:廚影美食(ID:)
提起石斑魚,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非常名貴的海產(chǎn)魚類,因其身上遍布如石頭一樣斑駁陸離的美麗花紋,故名“石斑魚”。
它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肉質(zhì)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也因此受到大眾的喜愛,被港澳地區(qū)推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
不過大概許多人不知道,“石斑”其實是一種統(tǒng)稱,包括許多不同的種類。全球的石斑魚大概共有一百多種,90%以上石斑魚產(chǎn)量來自亞洲,目前僅亞洲有石斑魚類的養(yǎng)殖。
藍瓜子斑
藍瓜子斑在市面上是很少見的,此圖是在香港的西貢海鮮市場拍攝到的。據(jù)海鮮館的老板介紹,此魚原產(chǎn)于東南亞,它的魚皮較厚,油潤彈滑,肉質(zhì)比較細嫩。由于藍瓜子斑個頭較大,一條大約有7斤左右,一般會選擇一魚三吃:頭和魚腩可以清蒸,魚肉滑炒,魚骨煮湯。
白瓜子斑
這是在香港仔魚類批發(fā)市場拍到的白瓜子斑,雪白的魚身上帶有少許灰褐色的斑點,很是特別。
白緣石斑魚
白緣石斑魚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于西印度洋區(qū),從莫桑比克 至南非東倫敦海域,棲息深度10-100米,體長可達100厘米,棲息在巖礁區(qū),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寶石石斑魚
寶石石斑魚一般體長25~30公分,體表以及除胸鰭外的各鰭上滿布寶石狀斑點,胸鰭色淡,具暗色斑點,尾鰭具白緣。寶石石斑魚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qū),西起紅海、南非,東至斐濟,北至日本,南至阿拉夫拉海及澳洲北部等。臺灣各地有產(chǎn),尤以澎湖及南部海域最多。
赤點石斑魚
赤點石斑魚,俗稱紅斑,魚體呈紅褐色,頭、背較深,腹部顏色較淡,頭部及體側(cè)密布與瞳孔等大之橙紅色斑點。 常見全長約20-30cm,有記錄的最長58cm。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chǎn)于南海和東海南部,廣東沿海產(chǎn)量較多。由于在中國,紅色是代表喜慶的顏色,人們對于紅色的食物情有獨鐘,“赤點石斑魚”自然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是我國東南沿海逢年過節(jié)宴請賓客的一道必備大菜。赤點石斑魚的肉質(zhì)鮮美,清蒸或煮姜絲清湯均宜。
玳瑁石斑魚
玳瑁石斑魚又稱花頭梅、花狗斑,體長橢圓形,側(cè)扁而粗壯,頭部、體部及各鰭淡色,全身密布如玳瑁般不規(guī)則的圓形至六角形暗斑,斑間隔之狹窄自成網(wǎng)狀圖案;腹部在胸鰭基部前方具2條暗色帶,胸鰭顏色較暗,帶有深色不明顯的斑點。分布于西太平洋區(qū),由日本至澳洲。臺灣各地皆有產(chǎn),以澎湖產(chǎn)量較多。
點帶石斑魚
點帶石斑魚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qū),頭部及體背側(cè)黃褐色,腹側(cè)淡白;頭部、體側(cè)及奇鰭散布許多橘褐色或紅褐色小點。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深受海內(nèi)外市場歡迎。
東星斑
身上布滿白色的幼細花點,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稱為“星斑”,至于“東”字,是因為它產(chǎn)自中國東部的東沙群島。東星斑通常生活在100米以下的深海,生長周期較長。色澤有藍色、紅色、褐色及黃色等,體形比一般斑魚瘦長,頭部細小。
東星斑按照顏色不同,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等品:通體淡紅,或紅色斑塊(紅東)
二等品:紅中帶黑,色澤較暗(澳東)
三等品:略帶粉色(養(yǎng)東)
四等品:通體黑色或黑色斑塊(黑東)
東星斑不僅顏值高,肉質(zhì)也十分鮮美,肉色雪白,口感勁道,鮮美嫩滑,無論是清蒸、紅燒還是燜制,都是上等的佳肴。
蜂巢石斑魚
蜂巢石斑魚有許多別稱,如網(wǎng)紋石斑魚、蜂巢格仔、六角格仔、蝴蝶斑、牛屎斑等,這是因為它的魚體呈淺褐色,上面布滿深褐色蜂巢狀斑點。腹部斑點間隙較背部為寬,各鰭均具與體色斑點一致的斑點。蜂巢石斑魚是珊瑚礁盤內(nèi)最常見的魚類,肉質(zhì)鮮美。分布于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淺水海域。在我國見于南海。
云紋石斑
云紋石斑,國內(nèi)一般稱之為電紋石斑魚,一般體長13~15厘米,體側(cè)有6條暗棕色斑帶,除第一與第二帶斜向頭部外,其余各帶均自背部伸向腹緣,各帶下方多分叉。體側(cè)和各鰭上皆無斑點。云紋石斑是石斑魚類中的佼佼者,魚肉品質(zhì)較好,目前大量出口到國外,是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魚類之一。云紋石斑的油脂含量很豐富,因此也被稱為油斑。
褐石斑
褐石斑也叫假油斑,頭部及體側(cè)呈灰褐色,體側(cè)橫帶及斑塊常不明顯,僅淺灰色小點呈線狀或斑駁裝散布。因外觀與云紋石斑比較相似,因此常有人以價格較低的褐石斑冒充云紋石斑,需注意辨別。褐石斑同樣是一種具有經(jīng)濟價值的食用魚,以清蒸為佳。
黑邊石斑魚
黑邊石斑魚,別名紅鷺鷥、關(guān)公鲙、紅斑,分布印度洋~西太平洋區(qū),西部從紅海延伸到艾爾弗雷德(南非),貫穿太平洋的西部和中部,是分布最廣的石斑魚之一。體基色由淡灰綠色變?yōu)榈t黃色,猩紅色,經(jīng)常在體側(cè)有不規(guī)則灰色或白色斑點,而且沿著背鰭基部的褶皺有一條棕黑色線。
紅瓜子斑
紅瓜子斑是一種高檔食用海水魚,身體橙紅色至黃褐色,有褐紅色或深棕色小點布滿全身,魚肉雪白,肉厚且爽滑,魚皮柔韌,魚味濃郁,是石斑魚中的精品。
花點石斑魚
花點石斑魚俗稱長棘斑、花英斑,因身上布滿褐色斑點而得名。口感比較鮮香嫩滑,滋味鮮美,適宜清蒸。
間帶石斑魚
間帶石斑魚也被稱為八帶石斑魚,體色多為深色,腹鰭一般在胸鰭的正下方或者前方。常分布于索馬里和南非的印度洋和日本至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西太平洋。
金錢斑
金錢斑是石斑魚的一種,因身上有六角形斑點而得名,它的花紋如銀幣大小,因而被叫作金錢斑。價格昂貴,花紋細膩,魚性兇猛,肉質(zhì)雪白細嫩,口味鮮美,魚中上品。
寬帶石斑魚
寬帶石斑魚俗名縱帶石斑魚,分布于印度、朝鮮、日本以及南海及東海南部、臺灣高雄等。幼魚體呈淡紫灰色或淡褐色,腹側(cè)偏白色;體側(cè)具2條鑲黑緣之白色寬斜帶;背及尾鰭具黑點及線紋。成魚體一致為灰色,體側(cè)白帶逐漸消失,黑緣則轉(zhuǎn)為線紋或斑點。是一種高經(jīng)濟性之食用魚,清蒸食用佳。
老虎斑
老虎斑中文學名褐點石斑魚或者棕點石斑魚,身體黃色至淺褐色,以金黃色最靚,有五塊不規(guī)則的深褐色斑紋垂直排列,全身布滿密集的細小褐色斑點,在斑紋上的斑點顏色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紋。老虎斑的魚皮較厚,富含膠質(zhì),魚肉豐滿,肉質(zhì)爽滑,口感優(yōu)于青斑,是市場上比較常見的石斑魚。
椒汁老虎斑
鮮蟲草花蒸老虎斑
老鼠斑
老鼠斑也被稱為駝背鱸,因為頭長嘴尖,形狀酷似老鼠而得名。老鼠斑在石斑魚家族中屬于比較好辨認的,身體為奶油白色,黑色斑點布滿全身,讓人感覺很喜慶。老鼠斑是石斑魚類中頗具高經(jīng)濟價值的魚種,既是一種高級觀賞魚類,又是一種高級食用魚類。其肉質(zhì)細嫩,味道特別鮮美,目前在市場上價格頗高,且難得一見,有“斑中之皇”的美譽。
清蒸老鼠斑
老鼠斑刺身
龍躉
龍躉(dǔn),學名中巨石斑魚,也叫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倒吞鱟、鴛鴦鲙、紫石斑魚,別名豬羔斑。它呈長橢圓形,側(cè)扁,口較大,魚頭部、體側(cè)及各鰭均散布著很多青黑色斑點,為大型名貴食用魚類,也被稱為“斑王”。龍躉肉質(zhì)美味,營養(yǎng)豐富,味道好于一般石斑魚,能做多種海鮮佳肴。此魚膠質(zhì)極厚,特別是魚皮,用于制作冷菜甚為經(jīng)典。
翅湯龍躉
瑪拉巴石斑
體淺褐色,有五條微斜之暗色褐帶,有時不顯著,腹側(cè)之帶有分叉之情形。頭部、體側(cè)、胸部、下頜腹面、口緣均具黑褐色斑點;頭部及體側(cè)另具白色斑點及斑塊之散布。最大體長可達234厘米,為美味的食用魚,適合清蒸、紅燒。
七帶石斑
七帶石斑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區(qū),包括韓國、日本、中國及臺灣等沿岸。七帶石斑的樣子很特別,在石斑魚家族中屬于比較容易被認出的。主要特征是頭部、體側(cè)及各鰭淺褐至灰褐色,腹鰭與臀鰭為較深的黑紫色。體側(cè)具7-9條淡色至白色橫帶,但項部及尾鰭基部上之橫帶通常不顯,通常只能看到7條。七帶石斑魚也是一種極具經(jīng)濟價值的食用魚,可以清蒸、紅燒以及煮湯,味道都很鮮美。
七星斑
七星斑學名豹紋鰓棘鱸,又稱花斑刺鰓鮨、豹紋豹鲙,分布于西太平洋區(qū),包括日本南部、臺灣、澳大利亞、斐濟、澎湖、琉球海域、西太平洋等海域。七星斑的體色相當特別,呈橄欖色至紅褐色,身上布滿許多藍色斑點,是很愛生氣又貪吃的一只魚,常常嘟著嘴巴,口裂很大,以其他魚類為主要食物。七星斑為琉球群島最受歡迎之石斑魚類,在香港亦為僅次于老鼠斑及蘇眉之高級魚種。鮮活的七星斑魚肉可直接做刺身食用,也可以清蒸、煮湯,腹肉紅燒最美。
青石斑魚
青石斑魚俗稱青斑、青鰭、泥斑,體下部具若干橙紅色斑點,體側(cè)具6條深褐色垂直條紋,僅尾鰭具斑點,各鰭均為灰褐色,背鰭鰭條部邊緣及尾的后緣黃色。為名貴魚類,分布于我國東海、南海等亞熱帶、熱帶地區(qū)。
青石斑魚肉質(zhì)肥美鮮嫩,營養(yǎng)豐富,深受人們的贊譽,活魚運銷港澳市場,被奉為上等佳肴,供不應求。青石斑魚中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長期食用能夠起到潤膚和抗衰老的作用,故青石斑魚也被稱為“美容護膚之魚”。
沙巴龍躉
沙巴龍躉是龍膽與虎斑的雜交品種,外表有著大塊斑紋,非常靚麗,幾乎可以做觀賞魚了。沙巴龍躉產(chǎn)量較大,生長速度快,因此比較平價,但是肉質(zhì)卻絲毫不打折扣,同樣有著海魚的鮮嫩彈滑,非常好味。
珊瑚石斑魚
珊瑚石斑魚俗稱黑駁石斑魚,另外還有蘇鼠斑、黑虎麻等別稱。成魚頭部、體側(cè)呈棕色或灰綠色,身體布滿稀疏的灰褐色斑點,背鰭基部后半部具3黑斑,第一個斑最大而明顯,位于最后第二或第三棘下方。珊瑚石斑魚通常分布于西太平洋區(qū),包括印尼、菲律賓、南中國海、臺灣、所羅門、馬里安那群島及澳洲。臺灣南部產(chǎn)量較多。用來煮湯,味道極佳。
泰星斑
泰星斑早期由泰國進口,即來自泰國的星斑。泰星斑的頭部色澤有藍色、紅色、褐色及黃色等,身上的斑點比東星斑大,頭部的斑點更是呈長條形狀,用心比較的話是很容易區(qū)分的。泰星斑的體型細長,肉色雪白,潮州菜中常用來生炊,烹熟后露出雪白的魚肉,非常誘人。
尾紋九刺斑
尾紋九刺斑,又名尾紋九刺鮨、尾紋九棘鱸、霓鲙、珠鲙,魚以其尾部二白色斜帶極易辨識;體前半部鮮紅色,后半部較暗;但有時也會變成暗色斑駁。性兇猛、機警,具領(lǐng)域性。可食用,味鮮美。
吻斑石斑魚
吻斑石斑魚頭部及體側(cè)淡色,滿布小于瞳孔之六角形暗斑,斑間隔極狹而形成白線條。各鰭均具暗色斑點及白色線條。體背沿背鰭基底至基底有5個黑斑,前四個延伸至背鰭。最大體長可達35厘米。吻斑石斑魚常用作食用魚及游釣魚,以清蒸食用為佳。
西星斑
西星斑,又稱西星,也叫藍點石斑、瑩點石斑,西星頭、身及奇鰭褐紅色至灰綠色,布滿藍色黑邊圓點。腹鰭鰭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鰭后緣白色,接近后緣的地方有黑色縱帶。
細點石斑魚
細點石斑魚,又名高體石斑、藍鰭石斑魚。常被作為觀賞魚展示在水族館中,它的頭部及體側(cè)淡灰藍色;頭部、體側(cè)及各鰭密布小黑斑及一些呈鋸齒狀、不現(xiàn)則狀的較大黑點;除胸鰭外,各鰭或?qū)捇蛘哂泻诰墶<汓c石斑魚亦是一種美味的食用魚,一般以清蒸食用為佳。
清蒸珍珠龍膽
翅湯芝麻斑
rlyl
首先強調(diào)一下咱們是一檔正經(jīng)的自然科普欄目,但是我想這樣“學以致用”的介紹,會讓一些“吃貨”們記得更牢吧!
From: 廚影美食(ID:)
:小影
關(guān)于海膽,你不知道的小知識!
一種污污的大蠕蟲——海腸子!